01 学院概况
微电子与物理学院是由湖南工商大学与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办学模式共建的学院。学院聚焦国家战略布局,依托学校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旨在突破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新一代半导体技术、GPU通用芯片、智能专用芯片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培养满足国家、地区对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的需求。
学院设有应用物理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开设了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院士卓越班,现有集成电路工程和光电信息工程2个专业硕士培养领域,与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共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硕士学位点,学院申报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点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审。学院立项建设了首批工信部集成电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湖南省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湖南省智能边缘计算芯片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集成电路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合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平台。拥有微电子与应用物理特色优势与交叉学科,并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特色优势与交叉学科下设有智能芯片技术学科方向,拥有智能芯片技术创新研究院、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一批校级平台。
02 师资团队
学院现有教职工38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100%,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1人。拥有芙蓉学者、省级“121创新人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省级人才称号10余人次。学院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
团队带头人
陈晓红,中南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及数据智能领域的著名专家。现任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副主任、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湖南省院士咨询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陈晓红院士长期致力于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等领域的研究,为我国管理科学与智能决策理论方法创新、两型社会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2项)、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光召科技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23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其中ESI前1%高被引论文80余篇,被引用3.4万余次,H指数为101,近五年四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2项。1999年获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教师,2007年获教育部创新团队,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14年获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牵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联席院长
曾万辉,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湖南省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湖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人工智能协会会长。在自主可控GPU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带领公司取得了多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近年来先后研制成功JM5400、JM7200等自主可控GPU,打破了国外产品长期垄断我国GPU市场的局面,大大提高了我国GPU研制领域供应链安全性。
03 办学条件
学院依托湘江实验室、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在光电微纳器件与集成、边缘智能计算芯片、智能芯片设计与系统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立项建设了首批工信部集成电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湖南省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湖南省智能边缘计算芯片与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等产学研用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与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设了20余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其中景嘉微电子校外培养基地成功获批为湖南省集成电路产教融合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建有集成电路实验室、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实验室、先进光电器件集成实验室、半导体物理和器件技术实验室、微电子创新实验室、数字芯片设计实验室等10个校级实验平台。
04 学术科研
在院士的前沿引领下,紧扣集成电路产业需求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凝练科研方向,形成了光电集成电路及器件、边缘计算芯片设计和智能芯片开发与系统设计3个研究方向,并获批了湖南省智能边缘计算芯片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企业开发高频探测芯片和触摸芯片,触摸芯片进入小米、Philips、欧普等知名企业供应链,连续多次进入触摸芯片出货量排行榜前列;学院教师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科等国家级项目13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20余篇,纵向科研经费近1200多万元,承接横向课题30余项,合同金额900多万元,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国滨,国家杰青乔宾、文双春、陈险峰、廖蕾,国家教指委委员秦石乔等20多位专家来学院指导和举办学术讲座;先后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交流,并与长沙景嘉微、越摩先进等1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进行了深度科研合作。
05 人才培养
学院依托微电子与物理相关领域龙头企业,通过人才互聘、实验室共建、资源共享、合作科研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形成了“一二三四五”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将行业企业的前沿知识、技术、技能和标准融入专业课程,形成具有“亲产业、重应用”培养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于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近两年,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集成电路创新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80余项;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院士奖学金、最美大学生、十佳青年等荣誉30余项。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高,首届毕业生就业率100%,考研录取率达42.9%;2024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43.2%,其中微电子2001班一志愿录取率100%,物理2001班一志愿985、211录取率100%。
06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院士卓越班
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院士卓越班依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该专业是湖南省一流专业、省级资助建设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关键技术需求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管理技能及核心技术,掌握集成电路分析、设计、测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及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敏锐市场意识和较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集成电路实验室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室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实验室
▲微电子创新实验室
应用物理学专业
应用物理学专业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对半导体技术的战略需求,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半导体、光电器件和量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践研究的训练,具有探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能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或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国际视野、敏锐市场意识和较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物理实验室
▲应用物理实验室
▲半导体物理和器件技术实验室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面向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技术人才的战略需求,培养适应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技术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的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和组织管理能力,能从事与集成电路或集成系统的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以及芯片的应用、管理等相关的工作,具有国际视野、敏锐市场意识和较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集成电路实验室
▲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实验室
▲数字芯片设计实验室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对微电子技术的战略需求,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器件及集成电路的专门知识,掌握坚实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具有发现科学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探索、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国际视野和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能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满足社会对微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高层次需求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先进光电器件集成实验室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技术实验室
▲微纳器件制备实验室
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 微信公众号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