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如何为青年创业者打造全链条赋能平台?怎样破解AI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密码?4月29日,在湖南工商大学湘江楼领创报告厅内,一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随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与各界领导共同按下启动键,由湘江实验室袁依格博士团队与湖南广电联合研发的“不芒一点”小程序平台正式亮相。这款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创业神器,标志着湖南在青年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折射出湖南工商大学作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先行者的积淀。
在发布会现场,大屏幕实时演示着“不芒一点”平台的智能交互场景:创业者输入“创业补贴政策”,系统调取政策数据库,同步给出创业政策、申报流程、联系方式等信息;选择“不芒学长”功能,个性化创业导师即刻开启全程陪伴。这种高效智能的服务能力,源于平台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和湘江实验室研发的轩辕训练平台技术架构。
“我们打造的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理想与实践的数字桥梁。”陈晓红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平台深度融合了湖南工商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中积累的技术体系和跨学科创新机制。
这一创新成果的诞生,与该校持续八年的人工智能教育改革密不可分。早在2015年,湖南工商大学就前瞻性布局AI教育,通过院士卓越班、湘江书院等机制构建“理论创新-制度设计-场景落地”的闭环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近五年,湖南工商大学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628项、省级一等奖800余项,包括2022年获得“挑战杯”主赛道特等奖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3项,跻身2019-2023年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十强;2024年学校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银5铜等佳绩,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5项且连续6年获国家一等奖,学科竞赛已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亮丽名片;2024届毕业生在AI核心岗位就业率达58.7%,较五年前实现跨越式增长。
1
跨域融合催生创新裂变
当多数高校还在讨论是否开设AI通识课时,湖南工商大学在2022年即实现《人工智能导论》的通识必修全覆盖。经管学生建模智能推荐系统的数据偏见,法学专业重构算法歧视的司法认定,这种靶向训练在“不芒一点”平台研发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平台内置的伦理审查模块,正是源于师生在“挑战杯”特等奖项目中研发的因果关联追溯技术。
发布会现场,学生团队依托轩辕大模型训练平台,构建出高保真三维交通场景:细雨中的湘江大道上,虚拟车辆与真实路况数据实时交互,动态调整的信号灯让通行效率提升27%。“AI承担了60%左右的数据清洗工作,学生专注算法设计和模型调优。”项目指导老师李小龙教授表示,这种分层协作模式使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培育出“既懂技术脉搏,又握人文罗盘”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2
数字孪生锤炼实战本领
在湘江实验室,一台搭载声纹识别技术的天然气管道监测装置引来众人围观。“这是我们团队在湘江实验室孵化的工业听诊器,能捕捉0.1分贝的泄漏异响。”声有灵析项目负责人、湖南工商大学刘静同学指着这台移动式监测仪介绍,团队自主研发64阵元多臂螺旋结构,使得采声精度大大提升;在解决定位偏差上,自研F-DAMAS算法,大幅增强了信号分辨率及动态性能;同时独创三级级联滤波技术,使得检测仪的降噪能力提升90%;采用“轻资产+”商业模式,通过OEM代工快速量产,配套开发定制化检测方案和智能运维系统,已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这个源自校企联合攻关的项目,正是该校“批判性重构能力”培养的生动注脚——学生们在陈晓红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对15年历史数据进行逆向工程分析,突破算法模型黑箱的桎梏。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育人范式的系统性重构。”陈晓红院士谈到:“人工智能+”育人模式实现三大突破,即运用学科向量化映射破解知识转化难题、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实融合实训体系、通过弹性学制激活跨域创新潜能。
3
构建协同创新新格局
湖南工商大学与景嘉微共建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实施“半年在校+半年在企”的培养模式,参与国产GPU芯片设计项目,在流片失败场景中快速优化EDA工具参数,将验证周期缩短40%。
清华大学博士袁依格是回湘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青年代表。作为该项目的主创者之一,她介绍道,此次发布会上展示的“高保真三维交通仿真优化平台”“工业听诊器”等师生共创项目,正是该校“批判性重构能力培养”的生动注脚——学生在重构Transformer架构、优化医疗影像诊断模型等实践中,完成了从技术探究到价值重构的思维跃迁。
这场科技与教育的双向奔赴,不仅展现了湖南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创新魄力,更印证了湖南工商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价值。从湘江实验室的尖端科研,到“不芒一点”的普惠服务,一条“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
(来源:新湖南深度报道)
“不芒一点”小程序平台为解锁人文与科技融合的时代命题交出自己答卷,融合了人工智能板块实现三大突破,搭建起人才与技术之间的桥梁,受到省部级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为新时代的飞速发展提供“高校解决方案”,也将鼓励更多创业种子发芽,在湖南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
新华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等权威媒体予以报道,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点击查看更多
(来源:新华网)
点击查看更多
(来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