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湖南工商大学:三创联动、三维赋能、三融并进

发表人: 发表时间:2025-06-11 浏览次数:

湖南工商大学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支持大学生创业作为核心任务,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的创业生态,通过三创联动、三维赋能、三融并进,助力“金种子”结出“金果子”。近五年来,学校孵化基地累计推荐毕业项目达279个,其中23家企业的年产值超过千万元。80%的出孵企业选择扎根湖南,65%是落户长沙,成为“留湘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片


“三创联动”:开辟创业育种新路径

以文促创,厚植创业土壤。学校以湖湘文化为引领,通过“融创未来”“麓山创客行”等品牌活动,营造“想创、敢创、能创”的浓厚氛围。同时,以运营公众号、创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夯实创业文化根基。


图片


以赛促创,锻造创业新锐。秉持“以赛带训、以赛促创”理念,依托湘江实验室等30余个重大研发平台,推动科研与创新创业融合。实施“三进工程”(学生进项目、进团队、进基地),组建项目库,助力学生从“想创”迈向“敢创”。通过“中国国际创新大赛”“金种子杯”等高水平竞赛,引导学生从“敢创”迈向“能创”,培养创业新锐。


图片

以孵促创,锤炼创业主力军。围绕我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学校“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新医科”与理工融合发展引领产学研一体推进布局,聚焦“数智+”“人工智能+”“文化+科技”领域,构建校院两级孵化体系和全链条式服务体系,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创业成果。成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近五年服务5590个双创团队,孵化279家初创企业;2024年新增5家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黄花王子”肖智雄等校园创业主力。


“三维赋能”:构建创业孵化新格局

生态布局贯通创意—创新—创业创造全链学校将废旧的厂房、车间、食堂等改造为创业孵化空间,从最初的800平方米扩展至如今的12000平方米基地依托学校的特色学科群,聚焦“人工智能+”“文化+科技”“电子商务与跨境贸易”等三大领域,重点打造智创空间”“创客工场”“创客中心”三大核心空间提供“创意—创新—创业创造零成本创业支持获批4个国家级双创平台。基地联合湘江实验室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打造校地企合作网络,探索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创孵+园区加速”全链条孵化模式,助力学生创业跨越从产品到商品的达尔文海


图片


基金赋能,打好资金支持组合拳。学校联合校友企业设立千万级双创基金,通过“雏鹰计划”“加速计划”给予创业项目直接奖励或科创投资借助政策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联合投资机构开展常态化创孵活动,助力学生申请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基金,解决创业“起步难”问题,2025年基地已培育3个项目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创投基金投资


图片


导师引航,做好项目落地帮传带”。基地构建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双师体系,不断壮大创业导师队伍。一方面,积极从校外引进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投资专家,弥补团队在实践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注重校内导师的培养与提升,组建300余人的“省-校-院”三级创业导师团队,设立导师工作室举办导师开放”,为创业者提供专家门诊式“一对一”项目诊断服务建立“帮传”机制,通过“辅导-培训-实战模式带动创业薪火相传。


“三融并进”:筑牢创业教育新底座

教创融合,夯实双创基础之力开设数智创业管理微专业,系统化设计课程,通过创业实训营”等提供实践机会,建立“校友导师库”分享经验,夯实学生双基础能力


图片

专创融通,重双创核心之能。打破专业壁垒,推动跨学科协同打造元创未来创意集市”等品牌活动,促进不同专业学生合作,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双创核心能力。

研创融汇,拓宽双创竞争之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师生共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思维,形成良性循环,全面提升学生双创竞争力。


图片


下一步,湖南工商大学将紧扣“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充分发挥“新工科+新商科+新医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深耕孵化平台建设,构建更具生机与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图片